现在大家在注意身体的健康方面,越来越重视,医生交待,你这个病症不仅仅是突发的症状,和体质有一定的关系,调理好之后,要注意养生,保养 ,勤快巩固,以免复发。
那么,患者就记住了,医生叫我要养生,我就跑步吧,我就去健身房吧,我要健身锻炼到大汗淋漓,我要养生。
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现在大家提出的常规的体育健康锻炼,比如:跑步,健身,大运动量锻炼,都不属于养生 ,充其量是一种体能的强化训练罢了。
而且,大汗淋滂,大量的消耗体能,严重的违背了人体的自然规律,适得其反。大量出汗,就是消耗了血液,也就是中医经常说的血阴,血分;大运动量,也是很消耗元气的,而旦平常大家是不知道如何恢复元气,运动量,程度,都把握不好。只是贪求一个痛苦,一个多,一个大量。而不问到底人体是否需要这样锻炼,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其实是在伤身健体。
身和体是两码事。现代人却在做相反的事,舍本逐末,为了健体不惜伤身,贪图四肢肌肉的发达,不惜掏空已经羸弱的身躯。
“身体”在今人看来,这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词,含义也只有一个。其实,身和体是两码事。
身指身躯、躯干,体是附着于主干的外延分支。
身是本,体是末。搞清身和体的含义不同,意义很大。
健体相对容易,因为四肢肌肉受意识控制;然而健身则不易,因为内脏不受意识支配。
如果一个人吃多了,了,你想让胃肠蠕动起来,却做不到;胸闷憋气了,你想让心脏跳的规律一些、有力一些也做不到。
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中医的气功、静坐、站桩、还有中国武术内家拳、气功和印度瑜伽的修炼方法,解决的其实就是健身的问题,当然也涵盖健体和更高级的修心问题。
所以健好身并不容易,首先要调整好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深浅。其实要调心,再次要四肢不动,做特定姿态、姿势,柔和缓慢的运动。
所以一定要了解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的概念,“强身健体”一词的顺序,就显得格外重要,先有强健的身躯,才会有强健的肢体。
但是,现今自媒体过度发达的情况之下,大家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取想要的内容,相对的大家搜索到的内容的针对性(指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专业度都有点考量,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不时的会看到关于健身最后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啊,方法不合适伤及关节之类的新闻报道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人体需要就是阴阳平衡。
阴代表物质,血液,有形的,五脏等等。
阳代表气,气机铺环,无形的,六腑等等。
血气要达到平衡,不能偏向太过,也是阴阳平衡的一种,叫做气血都充盈。
那么说了这么多,那么中医所提倡的养生运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整体来说,中医养生运动,讲究缓慢圆柔,充分拉伸,松紧有度,神形兼备,心身合一
这些事总的要领,而具体的运动套路八段锦就是其中之一,打坐、静坐、拉筋、调整呼吸、内家拳术、站桩、外来的瑜伽等等,还有很多等等,这都是中医日常的养生锻炼。
敲重点!!!!
我自己较近也在尝试去学习八段锦,但是在各个搜索平台及视频平台搜索后发现大的八段锦都会有些许的不同,而且看似简单的动作在细节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比如呼吸方法、发力方式、甚至是一些动作。就拿八段锦*二段左右开似射雕举例,有的是虎掌加拳、有的是拇指扣心拳加掌还有的就真的像拉一样向斜上方拉的(自行脑补较老一般的射雕传),还分少林、武当的。最后我选择的相信*媒体,每天跟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教学视频为准。整体锻炼下来个人感觉其实是很舒服的,但是还是那句话细节满满,呼吸、发力方式、情绪、思维配合动作要领缺一不可。
那么有没有更轻松、更简单的方法呢?
我的回答是有!!!
3D能量仪不做医疗用途,只为让人们更便捷,更有效的改善亚健康状态。